王宗岳 《太極拳論》

2017.05.06

"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

太極拳論所謂: 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静之機,陰陽之母。是把掌握太極拳的重點, 放在這幾句上面。首先,要把無太極認清楚。

  1. 有無相對是易經道理,道生一,無中生有,我們的宇宙世界之所以生起存在。

  2. 無到極"生"有,生是顯現,不須要母子關係, 同樣有到極"生"無。無到有的一瞬間,由最小的一點变大,就是太極。

  3. 現在科學既念叫作大爆炸。由小到大是生長過程,也是生命力發展期,所以練太極拳就是要把這生命力恢復,道家所謂"修命", 延年養生。

物質、能量同時出現和互動,産生陰陽變化,所謂一生二。動静之機、陰陽之母就是這意思。至于二生三、三生萬物就是意識活動結合,分別心生起,由心、能量和物質互相糾纏起作用。太極文化用意、氣和形去形容。至于有盡歸無,是能量耗盡、形體不能活動,意識幻滅,佛家形容為涅槃。進入心性活動, 離開形體生命。


·


"動静之機" ,很容易被疏忽,在此多說一遍,加强大家對太極的理解。

  1. 動静之機者,就是動静活動關係,機制,有規律,有蹟可尋。在我們認識的世界,分為天地人。天是動態,地是静態,動静活動不斷交替,日夜到四時有序、八卦五行在其中。前人認知的四大,地水火風,也是現代科學認知的固體、液體、氣體和能量狀態。由能量活動而改變物質狀態的規律。而液態和氣態活動,對人生活影嚮,更成為大眾一知半解,但刻意追求的風水玄機。

  2. “天地定位,山澤通氣, 風雷相薄,水火不相射”, 是孔夫子對天地互動,動静之機的解釋,由是先天八卦把象、理數结合,把貫切天地,人類文明的規律說明白。至于金木水火土,五行生剋更是天地循環不息的生態條件,天地的秩序。

  3. 太極是承继著易經,和道家文化而衍生的,在人的活動規律中,如能切合天地之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管,雖不能與天地同壽,也能活得健康,活潑自然。先前提及的是大自然之機,當然身體裡變化也離不開這些規律。

·


我們先從静去探討。前些時也作過討論,描寫得最好莫過于大學裡的“知止而後能定,定而後能静,静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1. 這裡五個境介,由意識活動''止"開始。我想魏樹人老師書本裡常提及"心中一静", 就是這意思。定是精神狀態之安静,静之形活動的安定,安是平衡穩定,慮和得是身體知覺活動和感應。

  2. 虚領頂勁,心念歸一,把形體放下,身體重心下移,五點聚力(氣沉丹田),平衡穩定, 八門開合,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前面是静的狀態,後面是静的效果。

·


至于動,所謂以意領氣,以氣摧形,是太極拳裡動的要求。在意使形之一般人的活動狀態下,改為以意領氣(能量)的活動核心。

  1. 各對意的理解可能有出入,先說明一下。意者心之音,是心的使者。心隨"識"建立自我世界,以識為基礎行旨令。以意領氣,就是要清楚知道能量如何運動,以氣摧形,能量和身體如何互動,有足夠認知,意才能使得順。

  2. 前人以廣義之氣去理解,現代科學發達,對氣和能量能分辨清淅,能狹義說明會比廣義的理解更具體。物體跟重量下墜, 與地心吸力結合,也是聚,産生穩定性,是静。氣體遇冷化為液體,以致固體,隨地心吸力向下沉淀,也是摧向静態。相反,物體遇熱氣化,流踹不定,為散,是動態。

  3. 由認知到體會能量在身上活動,便能以意領氣,以氣摧形。

  4. 一般人對身體認識相對局限,練太極拳要慢慢加强,建立有深度的認知,對意氣形相關互動加深了解,才能令意暢形順,以氣摧形,開合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