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了基本要求, 便可嘗試不用拙力的動。由雙手開始, 首先可體會"跌"。两手垂直穩定, 手掌有聚力為平衡狀態。活動肩部(可以肌肉協助)把雙手領起, 再放鬆手部肌肉; 上臂、前臂和手掌重量傳向低點, 慢慢落下。感受肌肉放鬆而两手隨地心吸力下跌, 練習意和形鬆開。
虚領頂勁, 聚力點放力, 五條線可由單練到一起放力。放力是放鬆肌肉, 讓重量傳力下聚。體會關節輕輕拉張, 筋腱韌帶彈弓力加强, 成風鈴狀態。繼續放力, 聚力令五條線離開平衡, 隨槓杆規律而動起來。要注意最高與最低點保持穩定, 全身肌肉都不緊張。由最低點到關節點聚力都要練習, 是訓練控制能力和觀察五線互動規則, 建立意領氣, 氣催形的關係。
From:http://goods.ruten.com.tw/item/show?21503348528810
上下穩定, 肌肉保特放鬆, 双手在不用肌肉力狀態下活動起來。這是身與手的槓杆作用, 也是肌肉和骨頭重量牽動平衡的作用。盡量鬆開两手肌肉, 加强血液流動量, 達至下垂時手掌充血, 上舉時血氣由手掌流向肩頭再流落小腹。讓两手高低轉換時稍作停留, 加强流動效果。動作如打水井, 两手把水裝滿, 灌向小腹。手部血氣流動, 帶動系統循環加快, 同時儲在小腹, 為身體進一步流動作準備。
穩定平衡是放鬆身體的先决條件。從脚掌放鬆開始, 體會重量沈於底部, 繼而小腿、大腿以及盤骨, 令重量下墜, 放穩, 如疊積木。腿部肌肉鬆開令關節產生壓力, 不要抗拒, 壓力增强後再把週邊肌肉放鬆, 釋放壓力感覺, 骨頭隨之推緊, 加强連接效果。待傳力狀態出現, 由盤骨部分放鬆, 會感受到脚掌受力。
直至脚前掌與地面壓力感明顯了, 再向地下放力, 即放鬆脚掌肌肉, 令脚掌與地面接觸增强, 意識上把脚掌上之重量放向地下。雙腿垂直力點下壓在地, 當力量增强, 地面反作用力向上會使脚掌受壓, 肌肉保持放鬆狀態, 下墜便改變方向推向脚掌頂部關節, 因腿部骨頭已有傳力條件, 力點往上推, 經骨頭傳力, 形成撐力。 續步放鬆關節肌肉, 撐力上傳至髖關節受力。
两腿垂直, 肌肉放鬆沈墜在湧泉, 同時腿骨撐力上大腿上端, 身體重量下傳於盤骨令髖關節受壓。壓力續漸收於腿骨, 有如两枝棍, 成高蹺狀態。
From:http://www.epochtimes.com/b5/16/5/13/n7890239.htm
接著要把两腿相連, 整合下盤, 與盤骨中央薦椎結合。當撐力上傳盤骨, 引向薦椎, 只要放鬆週邊肌肉, 下墜力與撐力聚於薦椎, 與意相連, 成吊墜之勢, 把中線穩定。把胯關節鬆開, 如張開手掌, 同時薦椎放力。當中線下墜而两旁關節鬆開, 大腿骨頂部, 即大轉子與髖骨接觸點, 也是受力點便會向中線滑動, 取後力線與薦椎中線相連, 也是两腿力線相連。要注意是當胯關節放鬆, 中線下墜, 膝頭與脚跟關節也會被牽動鬆開, 腿曲成弓狀。這時要體會關節韌帶拉緊, 保持骨頭傳力狀態。最後湧泉與薦椎三點聚力, 肌肉保持放鬆, 下盤結合, 穩定下來。
From: http://orthoinfo.aaos.org/topic.cfm?topic=a00216 |
From: https://www.t-nation.com/training/tip-fix-this-tiny-muscle-and-lift-heavier |
保持與天地之穩定性, 即脚掌與地和意與天的關係, 腿部弓起令盤骨微向後移, 腰椎有空間下移, 慢慢拉直。鬆至腰椎墜力於底部, 與薦椎產生壓力, 再鬆開使腰椎能量下傳, 由薦椎傳至脚掌。鬆脚掌體會撐力直達腰椎頂端。如此, 腰椎與下盤結合。餘下脊椎可續步進行, 最後與頭骨相連, 放力下達脚掌湧泉, 上傳撐力至頭頂, 上下两端同時受力, 身體重量可放在這肢架上, 便有條件把全身肌肉放鬆, 血氣流動加速, 增加恢復力, 舒適暢快。
這時两腿與脊椎三線相連成"人"字, 两手掛在两側。又狀似平治標誌, 控制能量在人字走動牽動身子平衡活動, 類比為''揸BENZ''。
前面動態訓練提及, 由風鈴狀態至牽動手部活動是類似滑輪平衡。以頭頂之意做支點, 五條線對拉使肩關節鬆開, 两手可以不用拙力隨重力點牽動。另外所謂立如平準是搖搖板狀態。當肢架做到穩定受力, 由脚能撐力上頭頂, 衹須鬆開两邊肩部肌肉, 肩膀微微拉張, 左右两肩便成搖搖板之勢, 放力於一臂, 另一臂便牽動上移。這時可嘗試放鬆不同部位, 感受被動部位的分別。墜力於肩胛骨、上臂、前臂和手掌, 使脊骨、肩、肘和腕關節拉動, 只要穩住肢架, 另一邊相對部位便會動起來。循著滑輪原則, 放鬆聚力於頸椎、胸椎、腰椎和薦椎, 同樣另肩、肘、手關節和手掌不用拙力動起來。